ARTICLES
详细介绍
一、酶制剂球形抛丸机概述
酶制剂抛丸机是通过设置旋转离心盘、鼓风机、气动喷枪,将湿颗粒制成美丽的球丸。将前道工序做成的湿颗粒投入旋转离心盘内,启动鼓风机后再将旋转离心盘启动,使湿颗粒受到环隙空气浮力、旋转离心力、自身重力作用,呈环周绳股状运动,从而形成真球度*的球丸。
二、酶制剂球形抛丸机工艺
原料加辅料后加粘结剂湿混后(GHL高速混合制粒机、ZGH立式混合机)进入下道工序后进行制粒(YK摇摆颗粒机、XL旋转制粒机、SET螺杆挤条机)制粒后输送至抛丸机(QZL球形抛丸机)滚圆,形成球状颗粒后进入干燥机进行烘干(GFG高效沸腾干燥机、FG立式沸腾干燥机、量大可选择XF卧式沸腾干燥机、ZLG振动流化床干燥机)再进入筛分机进行筛分(ZS圆形振动筛。量大可选用FZS方型振动筛)
三、酶制剂球形抛丸机技术参数
酶制剂球形抛丸机适用于金属铸件、锻件、冲压件等工件的表面清理、去氧化皮或强化处理。
一、结构组成
球型抛丸机主要由以下核心部件组成:
抛丸器系统
抛丸器:核心动力部件,由叶轮、叶片、分丸轮、定向套等组成,通过高速旋转(2000-3000 rpm)将钢丸(或合金丸)抛射到工件表面。
丸料循环系统:包括提升机、分离器、储丸斗,实现丸料的回收、筛选和循环使用。
清理室与滚筒/履带
清理室:密闭空间,内衬耐磨护板(如Mn钢或橡胶),防止抛射磨损。
滚筒/履带机构:用于装载和翻滚工件(如滚筒旋转或履带传动),确保抛丸覆盖均匀。
除尘系统
包括旋风除尘器、滤筒/滤袋除尘器和风机,过滤抛丸产生的粉尘(颗粒物和氧化皮),确保排放达标(通常≤20 mg/m?)。
电气控制系统
PLC或触摸屏控制,集成抛丸时间、滚筒转速、抛丸量调节等功能,具备过载保护和故障报警。
辅助部件
振动筛:用于分离丸料中的碎屑和杂质。
弹丸补充装置:自动或手动添加新丸料。
二、操作流程
1. 开机前准备
检查设备状态:确认抛丸器叶片无严重磨损,护板完整,除尘系统滤材无堵塞。
丸料检查:确保丸料充足且清洁(无过多碎屑),粒度符合要求(如Φ0.3-1.5mm)。
润滑点注油:抛丸器轴承、减速机等部位加注润滑脂(如锂基脂)。
2. 运行操作
装载工件:将工件均匀放入滚筒/履带,避免超载(通常容积≤80%)。
设定参数:通过控制面板设置抛丸时间(如5-30分钟)、滚筒转速(如3-10 rpm)、抛丸量(调节供丸闸门开度)。
启动顺序:
开启除尘风机。
启动提升机和分离器。
启动抛丸器,待转速稳定后开启供丸阀门。
启动滚筒/履带驱动电机。
监控运行:观察电流表是否正常(抛丸器电流波动≤10%),检查抛丸均匀性及除尘效果。
3. 停机操作
顺序停机:
关闭供丸阀门,停止抛丸器。
待丸料回收后,停提升机和分离器。
关闭滚筒/履带驱动电机。
继续运行除尘风机5-10分钟,清除残留粉尘。
清理设备:清除清理室内残留的碎屑和丸料,检查筛网是否堵塞。
三、维护与保养
1. 日常维护
清理检查:
每日清理除尘器滤筒/滤袋,检查抛丸器叶片磨损情况(单边磨损>2mm需更换)。
检查护板螺栓是否松动,及时紧固。
润滑管理:
抛丸器轴承每8小时加注润滑脂一次。
减速机每3个月更换齿轮油(如ISO VG220)。
2. 定期维护
易损件更换:
抛丸器叶片、分丸轮、定向套每300-500小时检查更换。
清理室护板每6-12个月检查磨损量(厚度<原50%需更换)。
丸料系统维护:
每月清理提升机底部积丸,调整皮带张紧度。
每季度检查分离器风速(建议15-20 m/s),确保丸料分离效率。
3. 常见故障处理
抛丸不均匀:
原因:定向套位置偏移或丸料不足。
处理:调整定向套角度,补充丸料。
设备振动大:
原因:抛丸器叶片磨损不平衡或轴承损坏。
处理:更换对称叶片或轴承。
除尘效果差:
原因:滤筒堵塞或风机风量不足。
处理:清理滤筒,检查风机皮带是否打滑。
四、安全与注意事项
安全防护:
操作时关闭清理室门,严禁在运行中打开。
穿戴防护眼镜、耳塞和防尘口罩。
丸料管理:
禁止使用潮湿丸料,防止结块堵塞抛丸器。
定期清除碎丸和杂质(占比>10%需更换新丸料)。
电气安全:
定期检查接地线,避免漏电风险。
通过规范操作和定期维护,球型抛丸机可有效延长使用寿命(通常8-15年),并保证工件表面处理质量(如Sa2.5级清洁度)。建议结合设备手册和实际工况制定维护计划。
产品咨询
扫一扫 更多精彩
扫码加微信
网站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