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热线

13813689060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实验室旋转制粒机工艺参数全解:转速、倾角与粘合剂

实验室旋转制粒机工艺参数全解:转速、倾角与粘合剂

更新时间:2025-08-25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16
   在药物研发、食品科学和材料工程等领域,实验室旋转制粒机是进行粉末成型、制备均匀颗粒的关键设备。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可重复性和可放大性——在实验室规模下获得的优化工艺,能直接指导工业化生产。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,则在于精准掌控其三大核心工艺参数:转速、倾角与粘合剂。这三者并非独立存在,而是一场精妙的“三角博弈”,共同决定了制粒的成败与颗粒的质量。

 

 
  一、转速:颗粒成型的“动力引擎”
 
  转速直接决定了物料在料锅内的运动状态和能量输入,是影响颗粒粒径分布和密度的首要因素。
 
  低速旋转(如50-150rpm):物料主要处于滚动状态。粉体在粘合剂的作用下逐渐聚结,通过“球化”作用形成致密、球形度高的颗粒。但转速过低可能导致混合不均、结块或颗粒生长过慢。
 
  中高速旋转(如150-300rpm):物料运动加剧,开始出现抛洒、折叠行为。这有利于快速混合,使粘合剂分布更均匀,生产效率高。但过高的转速会产生强大的离心力,使物料紧贴锅壁,失去有效的滚动和跌落,反而导致颗粒粒径分布变宽(PSD宽),甚至产生过多细粉。
 
  优化策略:通常采用“先低速后高速”的分段策略。初始阶段用低速使粘合剂均匀渗透,粉末初步成核;随后提高转速,通过机械力促进颗粒的密实和球形化。最佳转速需根据物料特性(如密度、粘性)通过实验确定。
 
  二、倾角:物料运动的“轨迹导演”
 
  料锅的倾斜角度(通常为0°-90°可调)深刻改变了物料的运动轨迹和流化状态,是调节颗粒性质的“精细旋钮”。
 
  小倾角(如0°-30°):料锅更水平。物料运动路径长,滚动和滑动占主导,剪切力较小。非常适合于密度较低、易碎的物料,能生产出多孔、松软的颗粒,适用于需要快速崩解的片剂芯。
 
  大倾角(如45°-90°):料锅更垂直。物料运动路径短,但抛洒、跌落的高度增加,剪切力和冲击力显著增强。这能产生更致密、坚硬的颗粒,机械强度高,流动性好,适合后续的包衣或压片工艺。但角度过大会导致颗粒破碎风险增加。
 
  优化策略:倾角的选择与转速紧密联动。高转速配合大倾角极易产生过多细粉,而低转速配合小倾角则可能混合不力。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,使物料形成“滚动-折叠-跌落”的理想流化状态。
 
  三、粘合剂:颗粒团聚的“灵魂桥梁”
 
  粘合剂是将粉末团聚成颗粒的“胶水”,其种类、浓度、添加方式和添加速度是工艺中最复杂的变量。
 
  种类与浓度:根据物料性质选择水、乙醇、PVP溶液、HPMC溶液等。浓度直接影响粘合强度。浓度过低,颗粒强度不足(细粉多);浓度过高,会导致过湿、结团,形成大块。
 
  添加方式:喷雾法是选择,它能将粘合剂雾化成微小液滴,均匀分布在粉末表面,使成核一致,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的颗粒。直接倾倒法则极易导致局部过湿。
 
  添加速度:是控制干燥速率的关键。慢速添加允许粘合剂有足够时间渗透和分布,颗粒生长均匀。快速添加则可能导致局部过度聚集,形成“糖葫芦”状的不规则颗粒。
 
  优化策略:粘合剂的优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。建议先固定转速和倾角,通过预实验(如扭矩监测)确定合适的粘合剂浓度和添加速度范围,追求终点时物料形成“麻花状”或“雪球状”的最佳湿润状态。
 
  结论:协同优化,而非独立设定

联系我们

常州市力度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:常州市三河口工业园   技术支持:制药网
  • 联系人:查经理
  • QQ:
  • 公司传真:86-0519-88670320
  • 邮箱:ld@ldddry.com

扫一扫 更多精彩

扫码加微信

网站二维码